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2年司法考试第一卷黄金高分策略

http://sifa.eol.cn  来源:  作者:法律教育网  2011-11-23    

  司法考试第一卷高分策略。法律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从人们的生活习惯发展演变过来的,是符合一定社会的正确的伦理道德观的。所以,学习法律一定要用社会常理的眼去分析社会现象,用一种公平的心去理解法律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下面小编就为备考2012年司法考试的朋友奉上司法考试第一卷高分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般来说,卷一高分是顺利通过的保证,因此希望我的复习经验对2012年参加司法考试的朋友有所帮助:

  一、树立必胜的信心

  要想顺利通过司法考试,就必须要树立信心和掌握一定的方法。树立信心,要不断告诉自己,一定要过,一定会过,没有理由不过。不想胜利的人能取得胜利,几乎不可想象。

  司法考试,要以考试的心态去应对,它怎么考你就怎么准备。不可钻牛角尖。是你去适应考试,而不能让考试适应你的想法。摆正自己,正确认识考试。司法考试是资格考试,通过就行。所以就按照顺利通过来准备复习。一切以得分为目的,而不是面面俱到,要以平和的心态投入复习准备。

  二、 卷一的复习

  因为工作十分忙碌,工作安排很紧。在司法考试开考前三天,领导给我放假了,我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复习和准备卷一的内容,而我看书的时候精神集中的时间不长,看一个小时大概要休息半小时。所以只能集中全力去利用这仅有的时间。下面是我的复习方法:

  首先看的是法理学,我认为法学的核心要素在于概念与规则。掌握这些,对付选择题足够;其次流派和特点也很容易出题。所以第一天就针对这些认真地看了一段时间。

  看完法理之后,就开始看国际法方面的,国际公法要点就在于强调国家主权,从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记一些围绕国家主权方面的战争或冲突相关的规定和惯例。

  然后就对付国际私法,要记的是冲突规范的相关方面。以及国际婚姻的结婚、离婚、承认等。

  中午睡了一会,起来后就看国际经济法,比较费点时间,重点记忆贸易术语,其中FOB等三个尤其重要,重点中的重点是,风险转移,以及运费和保险费用的承担问题。

  晚上是法制史,历史上那些第一个第一部等,很可能会考一到两个;古代的婚姻制度,从西周到清朝的婚姻制度演变其实很有趣,经常考,必须认真记忆;刑罚制度演变,五刑的演变尤其重要,必考;还有司法制度的演变,机构、官名等;以及几次重大变革以及经济制度的变化。看了半夜,十分疲倦。早晨醒来继续看,直到快中午时分才看完。

  吃饭前粗略看了一眼海商法部分,这部分内容我建议归入到国际经济法部分去复习,只需要记住优先权和赔偿等方面的就可以。

  下午集中精力看法律职业道德,认真看了律师法、法官法、检察官法。法律|教育|网这部分内容要记住一点,最关键,不能请客送礼,不能干涉司法,认真看了律师法第三十五条,以及法官法、检察管法相对应的规定。而回避制度也是必考的。

  两天的时间内终于把卷一的内容看完了。

  第三天,看了历年真题的卷一部分,然后又看了其他内容,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

  第四天上午,考的是卷一,感觉比较轻松,结果考出了106分。

  好了,以上是我的一些司法考试经验,但愿对大家能有点帮助。祝大家2012年金榜提名!

 

编辑推荐: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试卷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卷一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二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三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四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更多试题及答案请单击查看>> 司法频道>>
国家司法考试报考指南
司考简介 考试内容 报名条件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程序 授予资格 答案异议 成绩查询 合格分数线
港澳台报名事宜 考试大纲 历年真题 案例分析 经验交流
法理学 宪法 法制史 经济法 刑法 行政法 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民法 商法 卷四综合 司考问答 复习指导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