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国家司法考试行政诉讼法重点法条

http://sifa.eol.cn  来源:  作者:来源:国家司法考试培训网  2009-02-25    

  第一章 总则

  【重点法条】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法条】 《行诉解释》第97条。

  【意思分解】

  确定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为标准之一为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上对行政行为的一种分类。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法律、法规的授权,针对不特定的人或事制定或发布普通适用的行为规则的行为。它一般不针对特定对象,而是规定在何种情况和条件下,行政机关和被管理一方的行为规则和权利义务关系,具有普遍约束力。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法律、法规的授权,针对特定的人或事作出具体处理决定,并对其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也即与该行为存在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行为。一般而言,具体行政行为是针对具体的人或事,直接影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与该行为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一次性地发生法律效力而不能反复、多次地适用的。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五点:

  (1)具体行政行为是拥有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所实施的行为。

  (2)具体行政行为是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或者组织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作出的行为。

  (3)具体行政行为是针对特定对象即特定的事和特定人作出的行为。

  (4)具体行政行为是有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为。

  (5)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作出的行为,不仅指单方行为,还包括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不要混淆】

  依《行诉解释》第97条,注意《行政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适用的参照关系。

  【重点法条】

  第五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相关法条】 本法第54条第(四)项。

  【意思分解】

  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相比,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是行政诉讼法最有特色的基本原则。从内容上看,人民法院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原则,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为例外,这一例外即体现在第54条第1款第(四)项变更判决的规定上。

  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具体内容包括:

  (1)行政机关是否超越职权;

  (2)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是否确凿充分;

  (3)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依据是否合法;

  (4)具体行政行为程序是否合法;

  (5)具体行政行为的目的是否合法。

  【不要混淆】

  行政复议不仅实行合法性审查原则,也实行合理性审查原则,这是与行政诉讼的不同所在。

  第二章 受案范围

  【重点法条】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四)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五)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相关法条】 《行诉解释》第1~5条;《行政复议法》第6条,《行政复议法》第7条。

  【意思分解】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一直是司法考试重点,年均必考3分以上,务求准确掌握。

  1熟练识记第11、12条各项所列的行为。

  2重点掌握《行诉解释》第1条第2款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六类行为,尤其是第(三)、(四)项所列行为。

  【不要混淆】

  联系《行政复议法》第6条、第7条,比较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相同与不同。

  第三章 管辖

  【重点法条】

  第十四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一)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二)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相关法条】 《行诉解释》第6、8条。

  【意思分解】

  有关行政诉讼案件的级别管辖,司法考试的切入点一般都是考查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且每年必考。应注意:

  1准确掌握第14条所列3类案件。

  2特别掌握《行诉解释》第8条对第14条第(三)项的具体解释,尤其是第8条第(一)项之规定,注意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方为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这两个条件是:

  (1)被告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2)基层人民法院不宜审理。

  3按照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第一审国际贸易行政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此为最新规定。

  【不要混淆】

  1注意《行诉解释》第6条,专门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不具有对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权。

  2特别注意第14条第(一)项,并非所有有关专利的行政诉讼案件都归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而是限于“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

  【重点法条】

  第十七条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相关法条】 《行诉解释》第7条。

  【意思分解】

  本条一直是司法考试热点,应注意者有:

  1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的基本原则是原告就被告原则:以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为管辖法院。

  2经复议的案件,若行政复议机关未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仍以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为管辖法院。

  3经复议的案件,若行政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仍可以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为管辖法院,也可以复议机关所在法院为管辖法院。换言之,此时存在两个管辖法院,而非一个。

  4至于何为“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务请参见《行诉解释》第7条所列举的3类情形:

  (1)改变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依据的;

  (2)改变所适用的规范依据并对定性产生影响的;

  (3)撤销、部分撤销或变更原处理结果的。

  注意:第(2)种情形强调“对定性产生了影响”。

  【重点法条】

  第十八条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十九条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相关法条】 《行诉解释》第9条。

  【意思分解】

  第18条也一直是司法考试热点,再加上《行诉解释》第9条的扩张解释,愈使这一条文显得复杂和重要。应重点注意:

  1《行诉解释》第9条第1款对“原告所在地”的扩张解释。依此,原告所在地包括:

  (1)户籍所在地;

  (2)经常居住地;

  (3)被限制人身自由地。

  这一扩张性解释,是司法考试多选题命题的好素材。

  2《行诉解释》第9条第2款的扩张解释,类似于民事诉讼的牵连管辖。

  3另外,注意了解第19条关于专属管辖的规定。

 

 

 

编辑推荐: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试卷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卷一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二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三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四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更多试题及答案请单击查看>> 司法频道>>
国家司法考试报考指南
司考简介 考试内容 报名条件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程序 授予资格 答案异议 成绩查询 合格分数线
港澳台报名事宜 考试大纲 历年真题 案例分析 经验交流
法理学 宪法 法制史 经济法 刑法 行政法 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民法 商法 卷四综合 司考问答 复习指导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