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选择了司考,就要持之以恒

http://sifa.eol.cn  来源:  作者:中国法院网  2013-08-30    

  一年一度的国家司法考试每年都会如期而至,2010年,笔者第一次成为此考试大军中的一员,且有幸以400多分顺利通过。当打开电脑查到成绩的那一刻,我没有激动,没有惊喜,因为这样的结果,在自己心中似乎早已有了定数。
  每年司考前,都会有很多朋友向我寻求通过司法考试之道,而且部分还是老声音,我只能跟他们说司考没有捷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没有成功那只能说你的付出还不够。
  我是一个高考连本科都没考上的专科生,通过自学考试才拿到本科文凭,在所有参加考试的人群中属于学历最低的考生,但我认为这个考试与学历无关,只要你符合报名条件与其他人就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司法考试是资格性而不是竞争性的考试,因此你无需与他人竞争,关键是战胜自己。对于认真备战过司考的人都知道司法考试需要考的知识量,官方教材三大本就有350万字,当然别被这数字所吓倒,看不看三大本其实不重要。作为一个曾经成功备战过司考的人,下面谈谈我的司考路。
  我的司考心态是今生只考一次,成败在此一举,因此我付出的努力只能是百分百,不打半点折扣,这样无论成败我都没有遗憾。首先从时间上充分保证自己,从2010年4月中旬开始到9月份考试,整整5个月时间,每天10个小时,在父母的支持下做了一名全职考生,5个月的休息时间加起来应该不超过5天,如此的学习强度自我感觉远超高考,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毅力,我想很多考生都有过这样的规划,但能够不打折扣坚持下来的不多。时间的保障是前提,其次对学习内容要有合理的安排,把学习任务细化到每月每周每天,按时按量完成任务。我选择的教材是万国出版的专题讲座,前两个月把专题讲座吃透,重点放在三大实体法,因为三大实体法是基础,是整个司法考试的核心,前段时间必须把这个基础打牢。第三个月做完了所有的真题,从做错的题目中寻找自己的知识盲点,然后回过头去看教材,补充自己的不足。第四个月重点放在了卷一与诉讼法,很多人都是因为忽视卷一而断送了自己的司考路。卷一与诉讼法基本上都是记忆性知识点,与实体法差异很大,而且只要知识点记牢了,做题目基本上没有问题,因此这个分必须要得。最后一个月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以做模拟卷为中心,哪里发现问题补哪里。当然做模拟卷要以真正考试的标准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整套题目。做模拟卷的时候卷四我都是一个不落的做完,部分考生对卷四重视不够,第一次做卷四的题目都是在考场做的,我想这样做的后果大家可想而知。备考过程中我明白了司法考试还有一门学问叫放弃,600分的题目谁也不可能拿满分,而且只要360分就通过了此考试,因此在这240分的题目中有很多在复习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放弃,我现在还能记清的是我彻底放弃了中国法制史。司法考试的考点也是有性价比的,部分考点分数多,难度小,部分考点分数少,难度大,因此对于后者能放弃的当然放弃,何必浪费时间呢?
  5个月的司考路艰辛与汗水自己走过后才能有切身的感受,既然选择了司考,那就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司法考试是需要真才实学和努力付出才能通过的考试。每个通过司考的人都有自己的司考路,成功的方法不是都能复制,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希望司考路上的有心人今年能够顺利通过。
编辑推荐: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试卷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卷一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二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三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四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更多试题及答案请单击查看>> 司法频道>>
国家司法考试报考指南
司考简介 考试内容 报名条件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程序 授予资格 答案异议 成绩查询 合格分数线
港澳台报名事宜 考试大纲 历年真题 案例分析 经验交流
法理学 宪法 法制史 经济法 刑法 行政法 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民法 商法 卷四综合 司考问答 复习指导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