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认清司法考试行政法特点

http://sifa.eol.cn  来源:  作者:法律教育网  2011-09-06    

  司法考试中行政法是“天下第一难考”中最难的科目,是难上加难。行政法理论性强,不好理解,也不好记忆。但是,只要我们找到复习窍门,加强训练,攻克行政法还是不难的。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部分的把握,首先应在宏观上对该部分在历年考试中所处的位置有所了解,其中也包括对各部门在历年司法考试中所占分值比例有所把握。因为它们大体上反映了司法考试的特点,考试的重点、考点、难点和疑点所在。通过对历年行政法试题的研究发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司法考试中体现如下特点:

  一、 在行政法体系内部立法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等单行法律集中了绝大部分考题。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体现司法考试特点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重点的或非重点的法律,我们都要进一步找出重点内容,重点掌握。同时熟悉法条背后所隐含的理论。

  二、 行政诉讼法部分号称是行政法考试的“半壁江山”占一半左右分值比例。因为对司法职业来说,每日所面对的就是诉讼案例进行分析。因而,历年司法考试中,行政诉讼法所占分值基本上是一半左右。这说明行政诉讼法永远是司法考试的重点所在。

  三、 是行政诉讼法部分考点比较集中,基本上是以受案范围、管辖、原告及证据问题知识点考题居多。因为司法考试的主要题型是案例分析,对于案例分析来说,主要分析的问题无非是这样几个问题。尤其是证据问题占到3分。这一方面是因为证据问题在诉讼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新的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出台。新往往是考点所在。

  四、 在司法考试中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综合题型开始逐年提高,即所考查的是综合性知识,有些题目已不仅仅限于单个部门的考查,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等内容在同一道题出现的情况增多,这从我们对近几年司法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部分分值统计中的重复计算即可看出。这一特点在其他部门法中也是如此,甚至在整个司法考试中亦然。针对这一特点,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应当融会贯通,在各部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做一些综合性训练,增强综合分析的能力。在司法考试复习中,考生往往关注的是对各个知识点的把握,这很容易导致所学知识难以形成一个整体,而是被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点所切割。就一般性的知识把握来说,只有当我们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学科。预计在今后的司法考试中,综合性的试题会逐步增多,考生必须通过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分析比较才能解答,而原来只凭单个法条的记忆就能够做对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种考法在今后考试中将会有跟突出的表现,以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此,考生在今后的复习备考过程中应更加注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各个学科内部知识点的交错。这种综合性题有部门法本身的综合,也有部门法之间的综合。因为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它并不是因法律部门的划分而孤立存在,一个案件往往会涉及几个部门法,这就要求考生培养自己是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五、 要重视对行政法理论的学习。司法考试虽然偏重于实务,但并非不重视理论。近年来考试中有向理论倾斜的取向。行政法与宪法、法理学的关系非常密切,理论性非常强。行政法是动态的宪法,同时也是充满哲学的学科。在以往的司法考试中,多数题目是直接以法条为依据而设计的,而近年来的试题中却加强了对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理论的考查。前三卷的客观题强调“主观化”,第四卷论述题、分析题等新题型的出现,都说明了这一点。其次,要重视对社会热点为题的关注,要了解行政机关的结构,行政行为的方式,要思考行政案件的特殊性,提高对行政法的感性认识。

编辑推荐: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试卷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卷一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二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三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四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更多试题及答案请单击查看>> 司法频道>>
国家司法考试报考指南
司考简介 考试内容 报名条件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程序 授予资格 答案异议 成绩查询 合格分数线
港澳台报名事宜 考试大纲 历年真题 案例分析 经验交流
法理学 宪法 法制史 经济法 刑法 行政法 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民法 商法 卷四综合 司考问答 复习指导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