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司法考试冲刺重点:刑法

http://sifa.eol.cn  来源:  作者:来源:新东方在线  2009-09-10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50题)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大解释方法本身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根据扩大解释方法得出的解释结论一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B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尊重人权主义,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权利,在解释刑法的时候,应当按照有利于行为人的角度解释,从而得出有力于行为人的解释结论。

  C.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或者要求违反其他法律法规。这种立法体例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对明确性的要求。

  D.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不允许改变刑事证据规则,从而事后能够以较少或较简单的证据作为定罪根据。


  2.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凡是能反映国民意志的规范性文件都是刑法的渊源,例如习惯法、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以及合理的学理解释。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罪质、犯罪情节以及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C.由于立法者在制定或者修改法律时可以作出法律拟制之类的规定,所以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的要求不适用于立法活动。

  D.我国对危害人类共同利益的犯罪采取普遍管辖原则,而管辖的依据是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以理解国内刑法的规定时应该完全遵循相关条约或者公约的规定。


  3.下列哪些案件我国具有管辖权(  )

  A.意大利人汤姆,私自开拆住在该国的中国人张某的大量信件、包裹等,情节严重的。

  B.中国人张三乘坐外国船舶,当船舶行驶于公海上时实施故意伤害行为,致人轻伤的。

  C.某国外交官员前来中国参加国际会议,发现其下榻宾馆内财物精美而贵重而拿走的。

  D.中国驻美大使馆内,美国人约翰因口角冲突进而杀害了前来咨询有关事务的韩国人。


  4.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抗税罪要求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行为,而且不履行纳税义务。所以抗税罪既是作为犯,又是不作为犯。

  B.在押罪犯张某因为表现好,春节期间获准回家三天,之后无故不返回关押场所,半年后被抓获。张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的脱逃罪。

  D. 父子二人骑车出行,儿子出车祸重伤,但该父亲一直怀疑该孩子非自己亲生,故没有救助该孩子致孩子死亡,后鉴定果然不是亲生儿子。该父亲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D.行为人不慎将烟头扔在仓库里,具有发生火灾的危险,行为人能够及时消除危险,但想通过造成火灾陷害仓库保管员,故意不消除危险,导致火灾发生。该行为应认定为失火罪与不作为的放火罪,属于牵连犯。


  5.甲的过失行为造成了B重伤(已经成立犯罪),同时产生了生命危险。按照当时伤情,如果及时将被害人B送往医院,B不至于死亡。但甲故意不救助因而导致B死亡。对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过失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本案应当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B.甲的过失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本案应当认定为过失致人重伤罪,死亡结果属于意外事件。

  C.甲的过失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导致死亡结果的原因是甲的不作为行为,所以本案应当认定为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数罪并罚。

  D.甲的过失行为与不作为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所以本案应当认定为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数罪并罚。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认识到皮箱里可能存在枪支、毒品和假币,仍将其放在家中,事后发现里面只有毒品和枪支。甲的行为成立非法持有枪支罪、非法持有毒品罪与持有假币罪的未遂,属于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断。

  B.知道犯罪事实,在公安、司法机关调查取证时,单纯不提供证言的,构成不作为的包庇罪

  C.行为人非法拘禁被害人,之后暴力殴打致使被害人受伤,最终导致被害人死亡。行为人成立非法拘禁罪与不作为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D.丁没有按照规定对原材料进行消毒,导致职工感染疾病死亡。但事实上,即使丁按照规定对原材料进行消毒,也不能发现病毒。丁的行为没有结果回避可能性,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7.下列关于结果加重犯的认定,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他人实施暴力造成重伤后,随手将烟头扔在地上后离去,结果烟头引起火灾将被害人烧死。由于故意伤害的基本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甲行为应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

  B.乙绑架了被害人,结果引起警方的解救行为。在对峙中,警方发现情况紧急,于是开枪射击犯罪人,但结果却将人质打死。对于本案,不应定犯罪人丁的行为成立绑架致人死亡。

  C.丙以杀人故意、丁以伤害故意共同对丙实施暴力,造成丙死亡,但丙只有一处致命伤,却不能查明该致命伤由谁造成。对于本案,应认定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乙成立故意伤害(致死)罪。

  D.张某为了抢劫,进入李某的住宅后,拿着西瓜刀追着李某猛砍,李某逃到阳台上,打算沿着阳台边的下水道管爬下去,但踩空摔死。由于不是张某将李某砍死,故本案不属于抢劫致人死亡。


  8.关于正当防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聋哑人甲在狩猎时,误将前方的人当作野兽正在瞄准即将射击;与甲一同狩猎、处在甲身后较远的乙发现了聋哑人的行为,于是向甲开枪,打伤其胳膊,保护了A的生命。乙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不属于正当防卫。

  B.甲为了报复社会,在某城市大楼埋下定时炸弹。为了让甲说出炸弹埋藏地点,相关人员对甲使用暴力。由于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结束,本案不成立正当防卫

  C.甲追杀乙,乙在逃跑过程中顺手捡起一块砖头向甲扔过去,但没砸中甲,却把路人丙砸成重伤。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重伤结果属于意外时间。

  D.甲与其兄丙有仇,便与乙共谋伤害丙。甲与乙前往丙的住处,共同对丙实施暴行。在实施暴行的过程中,甲发现乙有杀害丙的举止和意图,便令乙住手,但乙仍然猛击丙,甲便持刀将乙刺死。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9.关于被害人的承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住在宾馆时,打电话叫来卖淫女A,A进房间后发现人多便退出,被甲等人拦住。甲等人不顾A的反抗,对A实施了强奸行为。事后,A向甲索要2000元,并声称:“如果不给就报警。”遭拒绝后,A向警方报案。A索要现金的行为意味着承诺了先前行为,这一表示阻却强奸罪的成立。

  D.经当事人同意,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帮助当事人毁灭有利于当事人的证据、伪造不利于当事人的证据的,不成立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C.甲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但长期在乡里为他人治疗,导致一人重伤,多人轻伤。但每次都是患者及其家属要求甲为其诊疗。由于甲的治疗行为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承诺,所以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D.病人乙身患绝症,自觉极端痛苦,哀求医生甲撤除维生装置。医生同意后随即撤除了病人乙身上的维生装置,2小时后病人乙死亡。由于我国没有对安乐死作合法化的规定,而对生命的承诺绝对无效,所以医生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10.以下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放火焚烧厂房,并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金150万元。该单位成立放火罪与保险诈骗罪,数罪并罚。

  B.单位犯罪形式上表现为单位本身犯罪,但实际上是单位与负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之间的共犯。

  C.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直接以自然人犯罪定罪处罚而不以单位犯罪论。

  D.对犯罪的单位本身,只能适用有限的刑事责任实现方式,即只能判处罚金,而不能科处其他刑罚。所以,刑法法条如没有对单位规定罚金刑,那么,该法条规定的犯罪就不可能是单位犯罪。


  11.甲在行路时,突然遭到乙的辱骂,甲便掏出手枪对准乙。在甲还未决定是杀乙伤乙还是吓唬乙时,子弹走火射中乙,致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构成(间接故意)故意杀人罪

  B.甲构成(间接故意)故意伤害(致死)罪

  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乙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12.关于犯罪故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带邻居小孩去公园游玩。甲偶然遇到熟人聊天,在这过程中,有人跑过来对甲说:“你带的小孩掉水里了。”但甲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亲属,没有救助义务而没有实施救助,后来被害人溺水而死。本案中甲没有认识到自己负有作为的救助义务,所以没有犯罪故意,不成立故意杀人罪。

  B.张某以为是尸体而实施奸淫行为,但被害人当时并未死亡。行为人没有强奸的故意,所以不构成强奸罪;且客观上被害人并没死亡,即本案不存在尸体,所以只构成侮辱尸体罪(未遂)。

  C.钱某明知刑法禁止毁坏他人的财物,但他以为动物不属干刑法上的财物。于是将他人饲养的宠物杀害(价值20余万元)。由于本案中钱某不存在毁坏财物的故意,所以其行为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D.甲从长途公共汽车上下车时,顺手将钱某的一个新铝锅(价值12元)拿走;回家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铝锅中有6万元现金。甲拿着6万现金逃往外地,后被抓获。由于盗窃罪成立条件中的“数额较大”需要行为人认识,所以甲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


  13.以下关于犯罪主观心理状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司机过失造成了交通事故,导致被害人头盖骨骨折(伤情严重,立即送往医院也不能挽救生命)。司机没有救助逃跑,被害人之后死亡。司机对死亡结果持间接故意心态。

  B.张某对原单位有仇,想放火烧原单位的建筑,明知建筑物内有人值班仍放火,致值班人员死亡。张某对于损毁财物持直接故意心态,对人员被烧死持间接故意心态。

  C.王某是捕猎高手,捕获的猛兽养在家中,某日出门忘记了锁门,其邻居来家中,被猛兽咬成重伤。对王某应定过失致人重伤罪。

  D.村长甲号召农民冒雨抢救粮食,农民A在抢救粮食过程中被雷打死。即使甲对结果具有预见可能性,但因为缺乏过失犯的实行行为,不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14.关于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目的犯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中,所以故意犯罪中凡是存在犯罪目的的,都是目的犯。

  B.行为人走私淫秽物品时,要求行为人具有牟利或者传播的目的,即要求行为人本人有实施牟利或者传播的意图。

  C.在目的犯中,成立故意犯罪既遂要求行为人犯罪目的得以实现。

  D.大多数故意犯罪的成立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动机。


  15.在我国,捕杀麻雀很多年来不被法律禁止,人们历来不认为该行为是危害行为、该行为的结果是危害结果。后来国家颁布法律将麻雀列人国家保护的鸟类(二级保护动物)。甲由于某种原因确实不知该法律,因此实施了大量捕杀麻雀的行为。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存在犯罪故意,但不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所以存在无违法性认识可能性这一免责事由。

  B.甲没有认识到麻雀是国家保护动物,不存在犯罪故意。

  C.甲明知麻雀是动物而加以捕杀,存在犯罪故意。法律认识错误不影响犯罪成立,所以甲的行为成立犯罪。

  D.法律规定麻雀是保护鸟类属于法律评价问题,与故意认识内容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即故意的判断与国家法律规定无关。只要甲故意实施捕杀麻雀行为就可以认定犯罪故意。


  16.关于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绑架杀人的,成立绑架罪。刑法第17条第2款没有规定15周岁的人对绑架罪负刑事责任,所以,15周岁的人绑架杀人的,不负刑事责任。

  B.以特殊身份为主体的故意犯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具有特殊身份。例如,受贿罪的成立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工作人员。

  C.甲故意举枪射击在博物馆工作的乙,但因为没有瞄准,将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毁坏。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毁损文物罪,属于想象竞合。

  D.甲欲杀乙,便向乙开枪,由于是散弹枪,结果将乙和丙都打死。无论根据具体符合说还是法定符合说,应认定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17.以下关于犯罪未遂、预备或者中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携匕首前往王某家,试图杀其报仇,看见王家门口有很多联防队员巡逻经过,某甲害怕受到法律追究,折返家中,但准备第二天再去杀人,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形态

  B.乙放火后,在未达到既遂的情况下,喊了一声“着火了”,就离开了现场。周围群众及时将火扑灭,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C.丙潜入银行,打开保险柜后发现里面只有300元,丙于是拿走钱后逃离现场。尽管丙取得了300元,但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要求,其行为应当认定为盗窃罪(未遂)

  D.在共犯的场合,入室盗窃的实行犯自己决定中止并放弃犯罪而自行逃走的,在室外望风的帮助犯自然也成立犯罪中止


  18.B从欧洲旅游归来,送给多年好友A一块金表。A生性多疑,在接受B赠送的金表后,因为该表和在国内销售的同款名表在外观上有极为细小的差别,A便花言巧语欺骗第三人C,将其以名表的价格(20000元)卖给C。事后鉴定,该表是货真价实的名表。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诈骗罪既遂     

  B.构成诈骗罪未遂    

  C.不构成犯罪     

  D.只属于民事欺诈行为


  19.汪某以给亲戚抱养为由,从某医院的一位产妇手中将一女婴抱走,并支付了500元的营养费。后汪某经他人联系,欲以2万元的价格将女婴卖给秦某夫妇抚养。当汪某抱着女婴与来接女婴的买主交易时被公安机关抓获。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汪某成立拐骗儿童罪(既遂)。       

  B.汪某成立拐卖儿童罪(未遂)。

  C.汪某成立拐卖儿童罪(既遂)。       

  D.汪某的行为属于帮助他人收养孩子的行为,不成立犯罪。


  20.甲和乙因一时手头缺钱,甲提意去他的外公家借钱,因为他外公家是农村信用社的代办点,家中肯定有钱。乙说:“如果你外公不借钱给咱们,咱俩就用砖头将他打昏,然后偷他的钱。”甲说:“他是我外公,我不能那样做。”乙开着车,和甲一起到了甲的外公家。乙在门外的车上等甲,甲进了屋,甲的外公在家,甲提出借钱,但他外公说:“家里没有钱。”甲便在他外公家吃饭,然后睡觉了。乙在外面等着见甲一直没有出来,便开着车回家了。甲一觉醒来,见外公也睡觉了,便用砖头将他外公砸昏,然后勒死了外公。甲因为没有密码,打不开保险柜,便给他小姨打电话,说外公家被人抢劫了。他小姨来后打开保险柜,发现没丢钱,甲趁机在保险柜里拿了5000元钱。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只构成抢劫罪(既遂)一罪            

  B.甲乙二人构成抢劫罪共犯

  C.甲构成抢劫罪与盗窃罪,数罪并罚        

  D.甲乙二人构成盗窃罪共犯

 

 

 





















编辑推荐: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试卷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卷一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二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三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四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更多试题及答案请单击查看>> 司法频道>>
国家司法考试报考指南
司考简介 考试内容 报名条件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程序 授予资格 答案异议 成绩查询 合格分数线
港澳台报名事宜 考试大纲 历年真题 案例分析 经验交流
法理学 宪法 法制史 经济法 刑法 行政法 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民法 商法 卷四综合 司考问答 复习指导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