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3年能否通过司法考试——可以早知道

http://sifa.eol.cn  来源:  作者:网络  2013-08-21    

  能否通过司法考试是完全可以早预知、早知道的。以便于考生在最后阶段及时倾注全力弥补、把应试能力提高到通过状态。
  2003年我当时提出“单选题追求稳定的高正确率,多选、不定项寻求超水平发挥”是考生能否通过司法考试的核心问题。也是考生备考中后期努力的方向。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当时的核心命题人、指定用书主编张树义博导和我讲:“你的备考文章我都看了,你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是领先的,见解的深度是这个行业远未达到的,其他人没有你的认识高度。”我的备考方法论文章在普法网和司法部网站都有登载。
  一、确保通过的标准:单选题80%正确率,多选、不定项50%正确率
  以上的正确率都以历年试题为准。大家都知道,出一道合格的试题很难,目前的辅导机构均不具有这个实力、水准。在司法考试初期,有两个应试型讲授的老师所出题目达到过、甚至超越了真题水准。其中一个就是十年来在司法考试界拥有统辖力的、一花独秀的杨帆老师。她的授课、所出试题的水准远远高于这个行业几个档次。
  单选题由于选对项唯一性的特点,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蒙对的几率很高。一般正确率会在70-80%,而且,尽管有蒙的成分,稳定性也是很好。
  考生一定要注意,我们的通过司法考试参照系由两个指标构成:横轴是单选题,纵轴是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的正确率。考生能否通过司法考试,多选、不定项的决定作用远远大于单选题。在360分水准上下徘徊的考生,单选题的正确率没有差距,都在70%-80%之间。他们的分数差完全由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来决定的。360分以上的通过考生,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的正确率都在50%以上。
  二、多选、不定项正确率高,单选题也一定高,反之不亦然
  二者是充分而不必要的逻辑关系。我见过的老考生有的单选题正确率在80-90%间,但是,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玩不转了。
  答单选题很是讲究,其干扰项的设计一般都要很巧妙。每个试题都有题眼,而多选题更是如此。无论是障眼法、还是诱敌深入法、以及陷阱虐杀法都是在做局,如果考生能够看出题目布局设计,就可以走出迷阵。每道题如果答对,考生都会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一道题目的设计要求有着重点高校长期学历教育背景、部门法有着深入研究且功力深厚、熟悉考生答题的思维习惯、逻辑上要做到严谨、无懈可击。所以我说出一道题很难,一道题就可以看出其学术功力和治学的严谨态度。当然,我这样说,辅导老师会不以为然的回应我:“出题算什么呀,我前半宿就能出了两套卷子。”
  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正确率在50%的,单选题正确率一定会稳定在80%。在通过司法考试过程中,卷四没有参考意义,因为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正确率高,卷四的分数也会高。它们的正确率都是取决于考生的法学基础、考点的把握、案例化的实际运用。蒙对的成分所占比例很小。
  三、在考前只要多选题的正确率稳定在50%,就一定可以通过司法考试
  目前,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的正确率不到50%的考生不要泄气,因为,还有接近一个月的时间,从应试能力提高的角度说,在这个冲刺阶段,大家只要把握好了一定会有一个实质性突破。在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的正确率上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编辑推荐: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试卷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卷一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二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三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四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更多试题及答案请单击查看>> 司法频道>>
国家司法考试报考指南
司考简介 考试内容 报名条件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程序 授予资格 答案异议 成绩查询 合格分数线
港澳台报名事宜 考试大纲 历年真题 案例分析 经验交流
法理学 宪法 法制史 经济法 刑法 行政法 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民法 商法 卷四综合 司考问答 复习指导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