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3年司法考试最后一个月制胜方略

http://sifa.eol.cn  来源:  作者:来源网络  2013-08-21    

  目前的备考阶段,还不到绝杀之时。但是处理不好不好,也是功败垂成。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和司法考试备考一样,没有定法。我只是把最为有效、最带有普遍意义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没有普适性,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对好时针,调整好生物钟
  在最后一个月,大家要在周末时间里,按照考试的要求做仿真训练,也就是模拟考试。其作用类似热身赛。在三、四个周末把近几年的考题严格按照考试的规定、要求做一遍。其一、调整生物周期、提升兴奋点,保证在司法考试时拿出最好的应试状态。其二、寻找、适应、形成一种答题的节奏。其三、训练、储备应试备考的体能。其四、对应试心理做一个整体的训练、提升。
  二、节奏各异,没有定法
  有的考生有自己的安排,比如有的考生就安排在最后记忆宪法、法制史、诉讼法,那就按照自己的安排去做。每年考过司法考试的考生,备考最后的计划、安排、内容都是各异,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也只有考生最了解自己,千万记住不可削足适履。
  司法考试备考像是红军的长征,他们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有先有后、殊途同归,有骑着马到的、有躺在担架上到的、有步行到的、也有趴着到的。
  三、焦虑、遗忘常相伴,备考步伐别零乱
  许多考生抱怨刚复习的知识就记不住、遗忘了,由此导致心情极度焦虑、烦躁。其实,大家都一样,都没有记住、也都遗忘了。许多人只是对遗忘泰然处之,反倒利于记忆;有些人对遗忘捶胸顿足、怨天尤人,反而更深度、更大范围的遗忘。
  备考就是记忆、遗忘相伴,像我们的人生离合聚散。多情自古伤离别,莘莘学子要怀着一颗淡泊的心看待遗忘。实际上,司法考试备考记忆的东西不多,理解的东西很多。司法考试是司法部遴选法律人才;而参考只是考生遴选单选题的选项和多选题的选项组合而已。所有正确的、错误的选项都给你了,记忆之功不大,真正的要做到的是正确的理解和判断、运用。
  这也就是我很反感低俗的辅导老师传授给考生口诀之类的原因,他们愚蠢的做法是阻却了考生的智力活动、理解力,是旁门左道。只有考生在理解基础上的自我归纳、记忆才是唯一可取的。大家常说师者授人以渔,他这是授人以鱼刺呀;是割裂、阻断考生的思考、理解、记忆。不懂得起码的教育心理学。
  大家知道了记忆、遗忘的关系也就不焦虑了,备考的步伐也就不会凌乱了。
  四、不要再扩展范围,把握住目前所学内容
  不要再追求部门法体系的完整,更不要就备考的范围、深度做扩展。仅就自己目前所学,巩固、提高、加强即可。
  最后一个月要少听录音,多看解析。也就是循着历年试题的轨迹,理解、把握、掌握考点。司法考试试题没有一道是考部门法知识体系的和结构完整性的,所有考题考查的都是考点、核心法条。
  五、千万不要松懈,一定要进入后程加力状态
  有人说司法考试要前紧后松,这是根本不懂司法考试,也没有通过司法考试的所谓辅导老师的胡说八道。每一个真正的投入到备考中的考生都有一种感受:自己仿佛成了名剧《红菱艳》中穿着红舞鞋的舞者,根本无法停下你追逐梦想的舞步。
  六、信心重拾期、状态提升期、题感出现期
  最后一个月是考生的信心重建期,纠纠结结、吭吭哧哧的备考本年,状态跌宕起伏,此时是信心重建、重拾期了。如果没有完成这个重建过程对通过不利。当然这个重建是内心的重建,不是消停了小半年又哑着嗓子,声嘶力竭的捡起喊口号的臭毛病。
  在这个月应试状态,即应试心理、技巧、体能要有一个提升。
  这一个月里,备考的题感,也就是答题的直觉在时隐时现、似有若无的形成。

编辑推荐: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试卷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卷一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二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三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四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更多试题及答案请单击查看>> 司法频道>>
国家司法考试报考指南
司考简介 考试内容 报名条件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程序 授予资格 答案异议 成绩查询 合格分数线
港澳台报名事宜 考试大纲 历年真题 案例分析 经验交流
法理学 宪法 法制史 经济法 刑法 行政法 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民法 商法 卷四综合 司考问答 复习指导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